盡管上游硅料、硅片的價格趨穩小漲,但光伏組件的集采價格卻再報歷史新低。
而在此之前,9月9日,華能集團發布2024年光伏組件(第二批)框架協議采購開標。根據開標結果,N型雙面組件的報價最低至0.655元/W,頭部企業的報價也低至0.675元/W。
如此低的價格已經叫業內人士大跌眼鏡,沒想到不到10天,光伏組件報價卻再現新低。
“在短短的一周多時間內,組件價格再次出現新低,說明光伏組件市場的價格競爭依然激烈,行業仍未走出低價的泥淖。”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從8月份以來,上游硅料的價格已經連續多周穩中有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9月18日發布的最新一周價格顯示:本周多晶硅價格小幅上調。
據了解,本次硅料價格再度上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支撐:一方面,在本輪簽單周期內,龍頭企業挺價簽單意愿較強,其余企業簽單疲軟,最終導致幾筆大單均為大廠漲價成交。另一方面,硅料價格經本次觸底反彈,上下游對價格底部達成統一共識,且硅料短期內暫無跌價預期,推測下游企業有重建庫存的潛在可能。硅業分會表示,近期硅料成交價格小幅上調,一定程度為硅片報價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
8月底,隆基綠能、TCL中環相繼宣布提高硅片價格,引發市場關注。對于此次價格調整,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旨在通過價格調整推動行業走出低價競爭泥潭,回歸健康競爭環境。
根據集邦咨詢最近兩周的報價,硅片價格持續企穩。在上游環節逐漸企穩并略有上漲的情況下,光伏組件集采報價為何接連報出低價?
“前期硅料硅片的價格下跌幅度較大。同時,一些組件企業由于經營困難急于出貨。”一位光伏企業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當前供需錯配導致價格大幅下跌,各個環節都基本到了成本線,硅料和硅片環節較下游情況更嚴重些。
據了解,由于硅片、電池片等環節的價格目前都低于成本價,一些一體化企業也會外采,“用自己生產的硅片、電池片成本反而要高一些。”上述人士透露,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一些單純生產組件的企業其整體成本反而低于一些一體化企業。同時,疊加當前競爭加劇的市場現狀,一些企業因為經營問題就急于低價出貨。
“從另一個角度看,最近屢屢報出低價的多是TOPCon組件,這意味著TOPCon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屈放表示。
而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TOPCon技術由于在進入市場之初在技術保護等方面做得不夠,導致新上的光伏產能大都為TOPCon產能,很快就造成了供需失衡的局面。
“當前的供需失衡是過急、過快的產能擴張、技術擴散導致的,行業也需要從中吸取經驗,注重專利保護,避免盲目投資、重復投資。”上述人士稱,從光伏行業發展的角度去看,當前的低價不可持續,隨著落后產能出清,企業盈利才能好轉。在這輪周期中,對企業的技術、成本、資金、運營都是極致挑戰。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