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數據,本周多晶硅價格持平,N型棒狀硅成交均價為4.17萬元/噸,P型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3.45萬元/噸,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為3.73萬元/噸。本周,多晶硅成交有限,低價區間有更為松動的趨勢,高價區間暫時維持穩定。
根據硅業分會的觀察,目前大部分硅料企業簽單難度加劇。一方面為下游開工率再度下調導致的采購量減少,另一方面則為極個別新進企業小單以低價優勢成交。同時,由于下游利潤空間的極限擠壓,對硅料的采購偏好有從致密料轉為混包料或其他更具經濟性產品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多晶硅價格出現潛在松動,但整體均價持穩。硅業分會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剛剛進入枯水期,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的部分多晶硅生產成本受電價調整隨之上漲,對價格穩定形成一定支撐。二是多晶硅期貨上市臨近,部分期現商積極備貨。盡管采購量普遍較少,但對市場高價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硅料庫存仍處35萬噸左右的高位水平,硅業分會認為,在下游需求持續減少的背景下,多晶硅價格承壓較為嚴重,市場價格存在下降風險。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也關注到,硅料現貨庫存規模有持續上升態勢,即使絕大多數企業已經下調稼動和減少產出量,但是滯庫規模有增無減。
供應方面,據硅業分會統計,今年10月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3.36萬噸,環比下降3.15%。本月四川地區部分產能已經開始降負荷運轉,推測11月份多晶硅產量將有5%左右的跌幅。InfoLink指出,枯水期來臨、對應四川與云南產區的硅料生產基地的排產實際情況成為年末甚至中國春節假期之前的重要影響因素。
硅片價格在本周止跌企穩,硅業分會數據顯示,N型G10L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01元/片;N型G12R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21元/片;N型G12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5元/片。該機構認為,本周硅片價格企穩的主要原因是供需關系改變過程中的博弈平衡。
具體來看,硅片企業大幅減產,由此前的供過于求轉向供小于求,下游以一體化企業為主開始大規模集采,大幅消耗硅片企業前期積壓庫存。硅業分會預計11月國內硅片產量在41—42GW之間,較10月減少1—2GW,相較于電池消費而言,本月硅片供應量小于需求量近10GW。
InfoLink也觀察到了類似現象,在廠家積極出貨下,連帶引起硅片采購沖量,硅片廠家在手庫存持續緩慢出清,同時主流規格183N市場價格也來到每片1元的大宗成交水位。不過,該機構也提醒說,在每公斤40元的多晶硅料價格下,以硅片廠家每片1元的售價,生產毛利率已經直逼-40%,廠家在營運上面臨嚴重危機。
InfoLink還提到,近期,硅片尺寸之間存在明顯不同的供需變化,特別是,本周買賣雙方陸續反饋,隨著硅片廠家將生產規格逐步轉往210RN生產,183N規格產品出現供應緊俏之勢,反映在價格走勢183N硅片成交水位正在逐步從每片1元朝每片1.03元移動。后續不排除價格成交水位回到每片1.05元范圍;至于G12RN,在供應提升之時,價格正處于松動下跌階段,本周210RN低價來到每片1.18元價格,更低價格也開始有廠家在挑戰博弈中。
記者注意到,由于片存在P型、N型差異,且規格多樣,價格也較為多元,但主要集中在0.27元/W左右。InfoLink指出,各尺寸的N型電池片在短期內出現供需關系的差異,其中,隨著G12R電池片在11月的產量增加,但近期需求卻未見起量,后續該尺寸的價格走勢將較為悲觀;M10電池片則因為供應相對緊俏,廠家正積極上調報價,頭部企業的最新報價也從先前的0.27元/W逐步往0.275元/W靠攏,但與上周邏輯相同,電池環節仍較缺乏議價能力,能否順利成交仍須觀察組件端的接受程度。
硅業分會認為,一體化企業開始大規模采購電池,拉動電池需求使得專業化電池企業普遍提升開工率,一方面,當前電池價格云開全站Kaiyun平臺位于產業鏈中的相對低位;另一方面,各家在為全年組件出貨排名做最后沖刺。因此,硅片價格運行趨勢持穩向上,后續電池片的漲幅有望向上傳導。
組件環節,本周價格持續僵持,雖然部分組件廠家已調整報價上揚,但實際落地仍需時間發酵,當前TOPCon組件價格僵持在0.65—0.74元/W區間,前期遺留訂單仍有部分0.7元/W以上的價位執行。據悉,廠家正積極協調調價機制的調整周期拉長、調整交付條款以免無法執行的情況發生。
InfoLink認為,組件價格后續仍需要靜待協會協調價格、以及廠家之間的自律行為是否能成功發酵。考慮終端接受度,短期組件價格大概率以平穩為主,大幅上調價格的可能性較低。
至于組件需求,由于行情偏淡形勢延續整個四季度,訂單狀況相對以往來得更加不明確,當前需求仍主要以國內地面項目帶動為主,海外市場仍受制庫存積累、經濟疲弱、政策變動等外在因素影響。InfoLink認為,隨著11月中下旬國內拉動結束后,整體市場恐將會在迎來悲觀情緒,庫存持續積累之下,乃至明年1月春節備貨有機會不如過往熱絡,同時,建議廠家仍須謹慎控制排產以防庫存積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