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BC(背接觸)電池憑借其高效率、平臺化技術優勢,成為光伏行業技術升級的重要方向。作為一項將電極全部集成于背面的創新結構,BC電池有效減少光損耗,可實現較主流TOPCon產品發電量提升約8%,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占據高價值定位。隨著龍頭企業技術突破及海外市場擴容,BC電池正加速從技術驗證邁向規?;瘧?。
隆基綠能與愛旭股份在BC電池領域率先實現技術突破。Kaiyun中國據行業研究,Kaiyun中國隆基HPBC技術已實現量產,其組件產品面向高端分布式市場;愛旭則通過ABC(全背接觸)技術路線年進入大規模產能放量階段,而其他廠商多處于技術儲備期,商業化進展滯后。
BC電池的高溢價使其長期聚焦于分布式場景,但2024年央國企集中式招標實現突破。中國華能、國家電投等企業在組件采購中明確納入BC產品,推動其向集中式電站滲透。分析指出,BC組件全生命周期發電增益達8%,隨著設備降本及工藝簡化,其在大型地面電站的性價比優勢將逐步顯現,未來三年市場滲透率或顯著提升。
東南亞市場成為BC技術出海試驗田。華為數字能源為泰國瑪希隆大學打造的15兆瓦光儲項目,采用智能優化技術,年減碳1.1萬噸;晶澳科技為泰國詩琳通大壩項目供應組件,推動當地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BC技術的高效特性與東南亞豐富的日照資源結合,助力該區域2024年光伏新增裝機達6吉瓦,成為全球增長極。
BC電池工藝復雜性催生高端設備需求。其單GW投資額達4億元,較TOPCon高出約30%,未來三年設備市場規模或超700億元。核心環節如氣相沉積鍍膜、光刻及金屬化設備技術門檻高,頭部廠商加速國產替代。例如,江西廣臻前瞻布局BC電池絕緣膠,其5萬噸電子材料產能投產后,將緩解關鍵材料進口依賴。
東南亞政策紅利吸引中國產業鏈企業深度參與。泰國對光伏組件進口實施零關稅,馬來西亞取消戶用光伏容量限制,越南以購電補貼刺激屋頂光伏安裝。中國企業依托技術輸出與本地化產能,搶占市場先機。華為在東南亞累計部署6吉瓦逆變器,年發電超60億千瓦時;中國能建在印尼的漂浮光伏項目貢獻該國25%的新能源電力,凸顯中國技術協同優勢。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BC電池正重塑光伏產業競爭格局。技術領先者通過垂直整合鞏固壁壘,而設備與材料廠商則借勢打開增長空間。隨著降本路徑清晰化及全球能源轉型加速,BC技術有望從“小眾高端”邁向“主流普惠”,成為下一代光伏技術的核心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