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隨著光伏設施的快速部署,退役太陽能電池板的回收問題也日益凸顯。近日,由挪威研究公司Sintef牽頭的一個國際科研聯盟,正在積極研發新技術,力求將退役光伏板的回收率提升至70%-90%,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了一系列創新策略。
據了解,該項目名為Quasar,是一個為期四年的Horizon Europe研究項目,已成功獲得71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項目團隊包括來自光伏組件制造商、集中式光伏系統運營商、回收商及二次原材料最終用戶等眾多企業及研究機構。這一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智力支持。
目前,市場上主導的機械回收工藝雖然得到廣泛應用,但在價值回收效率上往往表現平平,主要由于其只是為了滿足基于重量的回收法律規定。Martin Bellmann,Sintef高級業務開發人員兼Quasar項目協調人,指出,要提高回收的成功率與經濟性,關鍵在于降低材料間的污染、有效隔離有害物質,并高效提取貴重、能源密集型材料。
該項目的重點在于針對主要回收材料如硅、金屬、玻璃及高純度聚合物制定解決方案。團隊努力嘗試突破當前主要集中于鋁框和玻璃的回收方式,提出一整套系統的循環策略。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少,包括如何處理復雜結構的封裝聚合物,因此需要針對每一代新型太陽能電池板的尺寸、性能與材料成分制定一體化的回收計劃。
自2023年9月項目啟動以來,團隊已完成一份詳細報告,標定關鍵材料,并明確了歐盟可持續廢物管理的EoL(End of Life)來源。此外,團隊還推出了現場檢測最佳實踐指南,支持從檢測到回收的全流程可持續處理。未來,他們計劃搭建兩條試點生產線,利用化學與水射流分層技術,并結合數字技術以提升整體處理效率。
例如,團隊計劃引入數字產品護照技術,以便追蹤管理配備傳感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同時開發快速無損檢測技術,以評估退役電池板的狀態,從而為后續的再利用、修復或回收提供決策支持。
Quasar方法的創新之處在于其全面考慮了供應鏈,涵蓋逆向物流技術概念、機器學習、數字孿生模型的產品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以及優化分揀與倉庫運營的實踐。這些技術手段的結合,使得整個回收過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Quasar項目的設立不僅僅在于技術上的攻克,更在于對整個行業循環經濟的推動,回收率的提升將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促進材料的再生利用,值得期待。此外,項目所采用的先進技術與路徑,可能為其他行業的廢物回收與再利用提供可借鑒的模型。
未來,隨著項目的逐步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的協作將為光伏行業帶來更為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這不僅是提升回收率的科學探索,更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標志著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經濟目標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解放周末!用AI寫周報又被老板夸了!點擊這里,一鍵生成周報總結,無腦直接抄 → →云開(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