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商務外貿執行管理委員會(Gecex)最近做出了一個引發廣泛爭議的決定,將光伏組件的進口關稅從9.6%提升至25%。這一政策不僅引發了行業的強烈反對,更被視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對巴西未來能源轉型的致命打擊。面對全球氣候行動日益緊迫的現實,這項關稅的提高顯然與巴西所承諾的《巴黎協定》目標背道而馳。
根據巴西光伏太陽能協會(Absolar)的評估,此次關稅提升將對多個層面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消費者將不得不承受因光伏電力成本上漲而帶來的經濟負擔,特別是當太陽能成為其主要能源選擇時。而且,隨著光伏設施和設備投資的下降,相關企業的融資將面臨嚴峻挑戰,預計在2026年前,將有281個太陽能發電項目夭折,這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更將直接造成75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
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政策幾乎不會促進巴西本土產業的發展。盡管政府宣稱提升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但事實上,巴西的太陽能產業幾乎完全依賴于外部供應鏈,大部分原材料均需從國外進口。這使得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舉步維艱,他們只能通過組裝零部件來參與市場,難以形成真正的產業鏈完善。此外,國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在質量和技術上也難以與國際先進水平抗衡。
而對于中小型太陽能設備安裝公司來說,此次關稅提升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些公司在市場中本就處于弱勢地位,較高的進口關稅將使得他們在利潤和競爭力上遭受重創,生存風險進一步加大。這樣的局面可能會導致光伏產業的生態系統崩潰,不僅影響到新能源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將進一步抑制巴西整體經濟的發展潛力。
在全球范圍內,各國紛紛以清潔能源作為經濟復蘇的核心,而巴西卻走上了一條相反的道路。曾幾何時,巴西以其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積極的政策作為全球氣候行動的先行者,如今卻因短視的保護主義行為,讓太陽能產業的美好愿景變得撲朔迷離。巴西有必要重新審視這一政策,尋找平衡點,以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在此背景下,重新審視抵制進口的政策及其潛在風險,或許是巴西重新掌握能源轉型命脈的關鍵。一方面,重新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將有助于減少對單一來源的依賴,提升國內產業的韌性;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外資和技術引進,也會為本土企業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與發展空間。巴西的未來能源之路,依然充滿挑戰,但若能適時調整政策,定將迎來創新和機遇的春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