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科技廳正式同意在徐州經濟開發區建立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這是徐州市新能源產業領域建設的首批省級產業基地。下一步,為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江蘇省科技廳將把基地納入到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進行管理,并列入新一輪“雙倍增”計劃的實施重點,給予重點扶持。同時,圍繞改進生產工藝,推動技術進步,還將爭取建立國家級多晶硅材料工程實驗室。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的建設,為開發區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加快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對推動太陽能光伏千億元產業板塊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儲存地,徐州在傳統能源供應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據專家預計,可供安全開采的煤炭資源將在未來20~30年內開發殆盡。煤炭資源耗盡后,“能源基地”的牌子能否打下去?現在徐州給出了答案: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全新突破口。副省長、徐州市委書記徐鳴說,作為傳統能源基地,徐州市在產業轉型、能源接續方面必須邁出堅實一步,未雨綢繆,做好能源產業接續,已經迫在眉睫。
以徐州經濟開發區為基地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徐州市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依托規劃建設的5平方公里光伏產業園,集聚了中能硅業、河北晶澳、江蘇艾德、臺灣強茂等一批太陽能光伏生產研發企業,從框架上形成了“多晶硅鑄錠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僅上半年,徐州市以光伏光電為主的高技術、新能源產值就增長63.4%,預計全年光伏光電產業可實現產值55億元左右。一條代表現代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正在徐州茁壯成長,這表明徐州正由一個老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深刻轉型。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光伏光電產業完成產值20.1億元。經濟開發區以光伏光電、風力風電、清潔技術、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等為主的新能源經濟迅速崛起,產值增長11倍,利稅增長15倍,對開發區GDP增長貢獻度達50%以上。1~2月份,光伏產業完成產值5.8億元、銷售收入5.8億元、利稅2.8億元。其中,艾德太陽能實現產值1.4億元、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800萬元,分別增長519%、519%和154.8%。
光伏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金色產業”。目前,世界上10家最大的光伏生產企業已有8家與江蘇中能簽訂了銷售合同。據預測,到2010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產量的需求將在3萬噸左右,其產量的1/3將由“徐州制造”,屆時徐州將擁有年產萬噸多晶硅的生產能力,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新硅都”。
江蘇中能光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多晶硅項目,是徐州經濟開發區建區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產出效益最好的特大型項目,總投資70億元。目前一期年產15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已經批量生產,今年5月28日,“中能光伏”二期1500噸生產線噸的多晶硅三期增資擴建項目也已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批準并開始建設。至2009年初可實現產能1萬噸,遠景規模可達2.5萬噸,形成全國最大的光伏原材料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亞洲最大的“硅谷”。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稅收15億元。現在的中能已經進入利潤“高回報期”,從中能生產出的高純度多晶硅,幾乎都是還沒來得及走下生產線,就已經被海外企業提前搶購一空。依托豐富的硅材料資源優勢和充足的電力保障優勢,徐州將按照千億光伏產業的目標,重點拉長縱橫兩條產業鏈。一方面發展從拉棒、鑄錠、切割、電池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完整的縱向產業鏈體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膠膜材料EVA、背面材料TPT、超白低鐵鋼化壓花玻璃(鋼化絨面玻璃)、太陽能控制器、Kaiyun中國蓄電池、逆變器等橫向配套產業鏈體系。Kaiyun中國
徐州光伏產品在歐洲熱銷,太陽能組件得到普遍應用。6月16日,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德國客戶簽訂了一份價值7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合約。像這樣來自國外的大筆訂單,艾德公司6月內就收到了12單,其中金額小的1個億,大的則有七八個億。據徐州市外經貿部門介紹,今年以來,徐州光伏產品優勢和發展潛力凸現,成為開放型經濟的“績優股”,出口同比增長200%。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朱國民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現在準備建成我們自己的垃圾處理廠,包括我們企業的原料車間,我們將在徐州光伏產業園,形成自己的產業發展,包括下游和上游產品,我們計劃都要建設。上市以后,我們的資金將放在徐州,要把徐州的光伏產業園建設好。”
我們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努力奮斗下,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必將譜寫徐州經濟開發區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