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由綠色江南在阿拉善SEE東吳項目中心支持下發布,旨在評估中國光伏組件企業可持續披露情況,為企業完善信息披露和制定減排目標提供參考,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報告數據來源于國內主要光伏組件企業官方網站、年報、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及光伏產業協會公開渠道信息,覆蓋33家涉及光伏組件業務的企業。
在能耗方面,企業披露單位多樣,經統一折算后發現,晶科能源綜合能耗強度較高,部分企業已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光伏產業能耗提出明確要求,未來能耗標準可能更嚴格,高能耗企業面臨挑戰。
水耗方面,多數光伏組件企業耗水量低于A股光伏企業平均單位營收水資源消耗量中位值,行業整體用云開全站Kaiyun平臺水量呈下降趨勢。晶科能源等企業年耗水量大,與業務范圍涉及上下游用水環節有關。工信部對光伏制造行業水耗和水重復利用率有相關要求,企業需加強水資源管理。
溫室氣體排放方面,19家企業報告了運營范圍內排放,僅9家披露范圍三排放數據。通威股份、隆基綠能等企業排放總量較高,與市場份額和產量相關。部分企業在范圍三排放披露上表現出色,如阿特斯。多數企業選擇一種算法披露排放強度,部分企業未披露,統一算法有助于橫向對比。多數光伏組件企業披露了產品碳足跡,但組云開全站Kaiyun平臺件產品披露不足,部分產品未達低碳標準,企業需加大披露力度。
環境違法方面,除拓日新能外,未發現其他企業2023年度有重大環境違法情況。環保節能投入上,通威股份等企業排名前列。“三廢”管理信息披露整體較好,但細節有差異,部分企業擴展了披露內容。
為提升可持續披露水平,報告建議:采用“垂直一體化”戰略的光伏組件企業應分業態披露,注重綠色低碳發展;重視綠色供應鏈建設,加強范圍三溫室氣體信息披露;關注產品碳足跡,應對貿易壁壘,增強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