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聚焦光伏組件,涵蓋主要目標市場的合格評定、政策環境、技術標準等關鍵信息,為企業出口提供全面指導。
在出口現狀方面,我國光伏產業優勢顯著,組件產量、新增及累計裝機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4 年上半年出口額 163.2 億美元、量 146.5GW,雖量增但價跌 31.1%,歐盟占比大且有所下滑。同時面臨諸多貿易案件,美國發起多起調查與征稅,歐盟歷經“雙反”及系列審查,印度也多次進行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給企業出口帶來挑戰。
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上,CB 體系以 IEC 標準為基礎,其 CB 認證是全球市場準入基礎。歐洲有統一認證,CE 認證是歐盟市場強制要求,需滿足相關指令并按規定程序評定。此外還有眾多自愿性認證,如英國 MCS、歐洲市場、澳大利亞 CEC 列名、日本 J-PEC 與 JET-PVm、北美 UL 與 CSA 等認證,各有其適用標準、流程和作用,新興市場則多需 CoC 符合性認證,中國市場認證也在逐步發展并增強影響力。
政策方面,各國積極推動光伏發展。中國以“十四五”規劃為指引,設定發電目標,推動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歐洲實施“20 - 20 - 20”戰略,成員國出臺配套政策補貼;美國通過 RPS 等政策,結合聯邦與州政府補貼及采購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日本因能源匱乏,早期計劃奠定基礎,福島事故后補貼政策刺激市場;澳大利亞憑借資源優勢,推行多項計劃并補貼鼓勵投資。
技術標準層面,IEC 標準被廣泛采用,各國在其基礎上制定本國標準。歐盟 EN 標準與中國 GB 標準在版本、性能及安全性測試項目上存在差異,如晶體硅和薄膜光伏組件測試項目不同。北美 UL 標準側重安全,與 IEC 標準在評估目的、結構及實驗要求上區別明顯。國際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如 IEC 61215 新版本將細化組件測試。
質量評定上,通過輻照度和溫度性能、動態機械載荷、PID 等一系列測試,依據相應標準對組件在不同環境和機械因素下的耐久性、可靠性進行評價,并制定了詳細評分細則,以規范企業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助力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樹立良好形象,增強競爭力。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