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11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發布修訂后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及管理辦法?!兑幏稐l件》明確,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記者注意到,《規范條件》最早于2013年發布,根據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進行修訂,在技術指標、產能利用、生產能耗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2024年本《規范條件》不僅提高了技術指標要求,還加強了質量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了綠色制造和環境保護要求,同時提高了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要求。
《規范條件》明確,綜合考慮行業先進技術水平和產業發展情況,提高相關產品技術指標,增加N型電池、組件等產品相關要求,將新建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項目平均效率指標分別由23%、20%提升至新建P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新建N型電池、組件效率不低于26%、23.1%。當前業內主流N型TOPCon平均效率為25%,此次修訂規定新建N型電池效率不低于26%,大幅提高新建電池項目門檻,可有效遏制產能重復建設。
提高硅片、電池、組件等全產業鏈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將“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修改為“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規范條件》還強調產品應符合高可靠、長壽命要求,將工藝及材料質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增加可靠性試驗要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新增“研發生產的產品應符合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規定,且近三年未出現被專利執法機構裁定的侵權行為”等相關要求。
在強化綠色制造和環境保護方面,《規范條件》明確增加光伏產品碳足跡核算等要求,鼓勵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等認證,引導產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強化企業生產過程綠色化要求,鼓勵企業參與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引導企業開展光伏產品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
《規范條件》還明確,按照“有進有出”原則,嚴格開展規范企業名單動態管理工作,要求企業定期報送自查報告和生產經營情況,并對企業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對于不符合《規范條件》要求的企業,及時撤銷其公告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