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2024年經歷了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不良生態,又在行業自律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重新找回發展重心。最為典型的就是光伏組件環節,近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再度迎來關鍵節點,行業龍頭們帶頭反對內部傾軋,提升組件價格預期,促使組件價格企穩,用實際行動釋放關鍵信號。
10月18日十六家光伏龍頭召開反內卷會議后,此前一路探底的光伏組件價格終于迎來轉折點。先是行業法規上實現“建章立制”,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明確指出低于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隨后,央國企帶頭在大規模的框采和集采中,多次釋放組件價格上漲的積極信號。
10月底,中節能2024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采購開標,回暖信號明顯,13家參與企業報價范圍為0.675~0.722元/W,平均價達0.694元/W。在行業協會的倡議下,此次開標成功打響組件止跌的第一槍。
11月這場組件價格“接力賽”愈走愈穩,近期的兩次開標結果中,南網能源2024年第一批晶體硅光伏組件框架招標項目,29家參與投標的企業平均報價達0.691元/W,中煤2024年度第一批光伏組件長協集中采購項目,TOPCon均價0.755元/W,P型均價0.716元/W。
中標價格趨穩之外,Kaiyun中國政策組合拳也未停下腳步。11月15 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下發公告,宣布自 2024 年12月1日起,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提高光伏企業出口成本,避免光伏產品價格過度下跌。
隨著行業反內卷態度愈發堅決,以及出口退稅調整等行業利好政策的共同推動下,預計12月份光伏組件價格有望進一步迎來反轉。
光伏組件價格本輪調整后,哪些企業還能繼續成為“頭號玩家”,無疑是隨著行業出清結束后最引人關注的問題之一。
在過去的四年,國內光伏組件頭部企業的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出貨排行榜單中,除個別新晉的強勢玩家外,主要份額依舊被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老牌光伏組件廠牢牢把持,這五家企業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其中,晶科能源2024年第三季度出貨量高達 23.7GW,穩坐頭把交椅,天合光能連續14年組件出貨位列全球Top5。
而此次趨于良性的行業調整后,預期將進一步強化馬太效應,出清綜合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更有利于頭部組件企業提升行業集中度。
一方面,頭部企業之間的技術路線年愈發激烈。目前,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頭部企業均選擇將TOPCon電池作為核心技術路線,而BC 技術路線的主要參與者為隆基綠能和愛旭股份,隆基綠能已推出集中式 Hi-MO 9 組件和分布式 Hi-MO X10 組件產品,愛旭股份公開表示2025年BC組件出貨規劃在20GW以上。
且從近期開標價格來看,BC組件已顯現一定的溢價優勢,據中信建投研報數據,BC組件相比TOPCon組件溢價在0.07元/W至0.18元/W之間。
另一方面,光伏組件惡性競爭的停止有利于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過去兩年,大量投機企業涌入光伏組件環節,大浪淘沙之下,已有眾多曾經瘋狂的跨界者敗走光伏。
11月初,2022年跨界入局光伏的正業科技發布公告,宣布終止年產5GW光伏組件及8GW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并表示將準備剝離光伏資產,把重心放回到主業上來。這類“敗走者”不再少數,光伏“高光時”,他們扎堆選擇跨界光伏組件,行業出清之時,也首當其沖成為被洗牌出局者。
每個行業都難免要經歷艱難調整期,聲勢鼎沸之時,當局者難得是保持冷靜客觀,不內卷、不盲從,而當在光伏行業面臨全產業鏈虧損的當下,對未來保持信心才是走出迷霧的第一步。來源: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