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報訊(記者邸志永 劉賽 安亞靜)1月3日,在位于唐縣的英利集團中試基地,一塊廢棄光伏組件放入首條國家級物理法光伏組件回收產線,清洗、分離、篩選……僅用90秒時間,玻璃、銅、鋁、電池片等有價值組件成分被精細分離并回收。
“這條產線以物理法回收處理技術為核心工藝,能實現對光伏組件主要成分的高質量回收,綜合回收率可達96%,年處理產能超50兆瓦,約18萬片。”英利集團科技研發工程師田惠林介紹,該產線噸報廢光伏組件,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2.9萬多噸,相當于497萬棵樹一年平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隨著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光伏組件退役量持續攀升,報廢光伏組件等廢棄物回收處置與利用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課題。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業委員會研究顯示,2030年、2040年、2050年,在常規退役情景下,我國光伏組件累計退役量將分別達100萬噸、1200萬噸、5500萬噸;在提早退役情景下,上述數據將分別達400萬噸、2300萬噸、6600萬噸。
“緊抓光伏組件退役潮機遇,我市持續加快光伏組件回收產業研究布局,建成國家能源局唯一光伏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光伏和風電等7個重點實驗室。”市工信局科技節能科負責人楊秀爽表示,我市先后承擔、參與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物理法晶硅光伏組件環保處理成套工藝技術及關鍵裝備”、工信部“公共服務平臺能力建設”、河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編制《晶體硅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方法 物理法》國家標準,實現光伏組件回收處理各關鍵環節全面覆蓋,開創光伏回收領域方法類標準先河。
田惠林稱,剛剛投用的回收產線由英利集團依托工信部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成,是國內首創的物理法組件回收中試產線解決方案,不僅填補我國光伏領域循環產業回收處理技術產業化空白,也成為我市以新技術釋放首發經濟新動能的生動場景。
“我們正在籌建華北區域光伏組件回收中心,加快光伏組件回收技術產業化進程。”英利集團零碳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彤彤說,集團未來將持續推進光伏產業補鏈延鏈,實現光伏全產業鏈閉環運行,推動光伏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助力保定打造“碳中和產業之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積極推進首發經濟。作為一種創新型經濟模式,首發經濟正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
發展首發經濟,重在孕育新業態、點燃新引擎、引領新風尚、促進新消費。只有掌握經濟規律,把握市場周期,搶占發展先機,才能找準首發經濟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打造獨具本地特色的首發經濟生態環境。
新年伊始,在消費型首發經濟方面,順平首個縣域外文旅資源展示店落戶西大街,以“首店”形式促進新消費;在生產型首發經濟方面,首條國家級物理法光伏組件回收產線在唐縣建成啟用,搶抓光伏組件退役潮時機,成為光伏產業鏈新的增長點。
全力打好首發經濟這張牌,需要在“創”上加碼,于“新”中挖潛。相信在越來越多的首演、首展、首賽、首店賦能下,保定首發經濟必將在“首引”中走向首創,從創新中延續“花期”,促進經濟持續向新向好!云開全站Kaiyun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