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財報披露接近尾聲,受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影響,光伏板塊上市公司業績普遍承壓,晶硅主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組件)虧損程度嚴重,部分環節陷入“多賣多虧”的境地。
經過二季度的“寒冬”之后,光伏行業目前仍未完成產能出清,但已在周期底部,已有組件企業開始業績回暖。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披露財報的光伏主產業鏈上市公司中,阿特斯、協鑫集成、晶科能源和橫店東磁的前三個季度凈利潤持續為正;晶澳科技上半年虧損8.74億元之后,Q3實現凈利潤3.9億元。
與此同時,前三季度組件出貨排名亦初步揭曉。結合企業信息和機構統計,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隆基綠能四家第一梯隊組件廠出貨均在50GW以上,合計超過200GW。業內分析認為,在市場淡季、需求低迷和價格內卷的極端行情中,市場訂單正逐漸向少數優質企業集聚。
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產品出貨73.13GW,同比增長31.29%,其中,組件出貨67.65GW。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其出貨規模繼續保持行業第一。
業績方面,晶科能源是上半年為數不多的保持盈利的組件廠。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17.70億元,同比下降15.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5億元,同比下降80.88%。分季度看,Q3凈利潤為1487.42萬元,同比下降99.41%,不過扣非凈利潤2.59億元,環比顯著提升。公司毛利率也從二季度的8.1%提升至11.8%。
晶澳科技Q3業績被認為超出市場預期。分季度看,公司在今年前三個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億元、-3.9億元以及3.9億元,呈現逐漸增長趨勢,并在第三季度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毛利率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為8.7%,較一、二季Kaiyun度大幅提升。
同時,阿特斯、協鑫集成和橫店東磁Q3凈利潤分別為7.16億元、3857萬元、2.85億元。雖然同比均有下降,但在各環節利潤承壓的情況下,能實現盈利,已經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其中,阿特斯前三季度凈利潤總額為19.55億元,在組件公司中最高。
2024年以來,受光伏行業供需錯配的持續影響,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品陷入非理性價格戰,自2016年以來首次出現全行業大面積虧損。但從上述盈利企業的布局來看,較早實現N型產能放量,以及不斷鞏固海外市場等,是組件廠在行業周期下行時抗風險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晶科能源前三季度N型TOPCon出貨占比已經超過了85%,成為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的保障。公司在三季報中表示,將努力實現90-100GW的全年出貨,并更好地平衡出貨量和利潤;同時,美國、中東等高毛利的海外市場的貢獻,對公司利潤形成了有效支撐,公司曾在半年報中表示,海外市場貢獻了七成以上營收。
根據晶澳科技產能規劃,2024年末組件產能將超100GW,硅片與電池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其中n型電池產能57GW。
協鑫集成在蕪湖投建的20GW(一期10GW)N型TOPCon電池項目于2023年底全面達產,通過技改升級,目前產能已提升至12GW;新建的2GW210R尺寸電池片產線月投產。此外,除了今年相繼中標/入圍多個組件集采項目外,公司還連續取得印度等海外GW級大單,海外市場出貨同比大幅增長。
組件第一梯隊中,隆基綠能和天合光能前三季度虧損。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昨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坦言,錯失美國高利潤市場及BC產銷不匹配,是導致前三季度大額虧損的重要原因。天合光能在財報中表示,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光伏產業鏈供需影響,光伏組件相關產品售價同比下降,光伏產品盈利能力下降。
除了一體化組件廠尚有博弈空間之外,硅料和硅片環節則仍然處于普遍虧損狀態。TCL中環是硅片環節龍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材料產品出貨約為94.86GW,同比增長11.4%,但在業績方面,卻營收與凈利潤均大幅下滑。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5.82億元,同比下降53.59%;歸母凈利潤為-60.61億元,同比下降197.95%。其中,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至29.98億元,且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公司在財報中表示,三季度光伏行業仍處于供需Kaiyun失衡狀態,雖然8月底后價格趨穩,但主產業鏈各環節仍然價格與成本倒掛。公司新能源材料單瓦成本行業領先,但受產品價格及存貨影響,虧損總額加大。
受硅片價格持續下跌,硅片環節存貨減值壓力較大。TCL中環前三季度計提了24.39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實際利潤4.7億元。
硅片環節是產業鏈上業績壓力最大的環節,多家“硅片新秀”前三季度虧損額在10億元以上。雙良節能、弘元綠能、京運通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3.39億元、-16.3億元、-14.09億元。多家公司表示,業績虧損受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由于行業整體環境的變化,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通威股份是多晶硅和電池片雙龍頭,前三季度虧損39.73億元;協鑫科技前三季度虧損約29.71億元;大全能源前三季度虧損10.99億元;新特能源前三季度虧損14.05億元。
不過,多家硅料企業Q3虧損收窄,通威股份Q3虧損8.44億元,協鑫科技Q3虧損14.92億元,大全能源Q3虧損4.29億元,虧損環比Q2均收窄。
協鑫科技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前三季度公司顆粒硅現金成本(含研發成本)分別為37.84元/公斤、35.19元/公斤和33.18元/公斤。在銷售均價持續下跌的行業背景下,通過降本增效提質,公司Q3業績相較于Q2虧損收窄。
由于前三季度大面積虧損局面持續,多家光伏龍頭還是面臨年報首虧的風險。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近期公開表示,如果全年業績還虧,這將是通威在A股市場上市23年來的首虧,也是創業42年來的首虧。
進入四季度,面對產能出清不暢的現狀,行業“自律”被頻頻提及。今年10月14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牽頭的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在上海舉行。會后,14家光伏頭部企業圍繞“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以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充分交流,并達成共識。
據消息人士透露,10月28日下午,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硅料頭部企業再次進行了內部會議,對硅料/電池等環節的限產進行磋商。據招商證券等機構分析,這是一個積極信號,盡管具體限產方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但后續達成某種共識是大概率的,如過剩最嚴重、操作難度最大的硅料環節限產實現,從硅料到組件的產業鏈價格,可能會快速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業內人士強調,要重視實現行業自律的難度。鐘寶申認為,經營主體過多一直會是行業自律最大的挑戰。經營主體過多,協調、自律的難度會成倍增加。他建議,通過提高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進行行業整合,減少行業的經營主體數量,經營主體的適度減少有益于行業自律,健康發展。
好消息是,近期多家光伏頭部組件廠宣布調整價格,調整幅度從0.01元/W-0.03元/W;此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0.68元/W“參考價”后,近期集采投標的報價區間也整體上調。有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頭部組件廠積極響應政策引導和行業自律措施,價格內卷現象正在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