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第4周,電力設備與新能源板塊整體微跌0.83%,但細分領域表現分化顯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延續高增長態勢,等頭部車企同比增幅亮眼;光伏板塊則在供需雙向催化下迎來價格上行周期,行業結構性機會凸顯。
本周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2月銷量數據,比亞迪以32.3萬輛的銷量繼續領跑行業,同比增長164%;小鵬汽車交付3.05萬輛,同比大增570%,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3萬臺;理想汽車交付2.63萬輛,同比增長29.7%。此外,北汽藍谷、上汽集團等車企銷量亦實現超300%的同比增幅。政策層面,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細則落地,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釋放,疊加部分材料環節漲價帶動盈利修復,行業或迎來量利齊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測,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實現裝車,2030年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相關產業鏈企業持續受益。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鋰電池總產量達1170GWh,同比增長24%。與此同時,特斯拉FSD入華、車企密集推出智能駕駛功能,行業競爭焦點逐漸從“價格戰”轉向“智駕戰”。小米SU7Ultra上市首日訂單突破1.5萬臺,印證市場對智能化產品的強烈需求。
廣汽集團提出2025年推出7款新車型,并加速海外市場拓展;上汽集團前兩月海外銷量達13.7萬輛,Kaiyun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同比增長60%。隨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車企通過技術輸出、本地化生產等方式強化全球化布局,印尼等新興市場成為中國新能源車的重要增量來源。
國家能源局明確2025年新增新能源裝機目標超2億千瓦,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加速,刺激國內光伏搶裝需求。CPIA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達531-583GW,同比增幅最高達10%。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整治“內卷式”競爭,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集中。
3月組件排產提升至50GW以上,國內組件價格在搶裝背景下啟動上漲。產業鏈上游硅料、電池片環節格局優化,疊加金屬化等新技術滲透率提升,頭部企業盈利修復可期。二級市場反應積極,本周光伏板塊逆勢上漲3.07%,港股福萊特玻璃、信義光能等標的漲幅居前。
國內海陸風招標穩步推進,2025年需求向好或帶動整機及零部件盈利修復。自然資源部等六部委發文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目標2030年裝機規模達40萬千瓦。海外市場方面,歐洲《清潔工業協議》將氫能定位為“能源主權支柱”,配套千億歐元資金加速脫碳,具備出海能力的設備企業迎來新機遇。Kaiyun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