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硅能·南江2GW高效晶硅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5億元,今年5月正式投產,可直接或間接為社會提供400個就業崗位。
項目生產的產品采用N型TOPCon電池片,提供長達30年質保,產品功率覆蓋430-680W,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項目將填補巴中市組件產能空白,充分利用南江縣優質光電項目資源,攜手巴中市打造國內重要單晶硅及產品生產基地。
“來,戴上安全帽,我們去施工現場看看。”2月21日一早,記者驅車來到南江縣東榆工業園,在園區東邊一隅,一棟兩層樓高的鋼結構建筑拔地而起。
“這是三一硅能·南江2GW高效晶硅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占地5萬平方米,你看到的這棟建筑就是主廠房。”南江縣東榆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蘇川江介紹,廠房一樓是倉庫,用于存放生產出來的光伏組件,二樓則是生產車間。
記者在現場看到,廠房的主體框架基本成型,工人們集中在二樓施工,或攪拌混凝土,或綁扎鋼筋,或操控叉車、升降機等機械設備,在各個施工作業面上忙碌著。廠房外的空地上,貨車將成捆的鋼筋、鋼梁卸下,隨后,起吊機“揮舞”著大臂,把材料運送至對應的作業點位,方便工人及時組裝,節省時間。
“我們從正月初四就正式復工了,目前項目上有150余名工人,20余臺機械設備,各項進度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該項目總工周永福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來到工地入口的一塊展板前,上面寫著“施工魚鱗圖”幾個字,將各項工程的交付完工時間節點清楚地記錄在展板上。其中距離最近的一次為3月份,廠房設備進場。“這是我們在項目初期和政府部門、工業園區一起制定的施工計劃,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進行交接驗收,確保各個步驟之間銜接緊密。”
光有計劃不夠,如何細化落實,確保如期完工?該項目負責人王中站給出的答案是,在施工工藝上下功夫。
“區別于混凝土結構的廠房,我們采用的是鋼結構主體。”王中站告訴記者,這種搭建工藝不僅節約人工成本,也縮短了施工周期。以該項目廠房為例,相較于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結構主體搭建能節省時間2—3個月。
不僅如此,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里所有用于廠房搭建的鋼柱、鋼梁,都暗藏玄機。
“這些鋼材都是定制的,運送到項目工地后,由起吊機將鋼柱、鋼梁吊起,放置到對應的位置,工人們已提前預埋安裝了相關的零部件固定底座。隨后,只需要用強力螺栓進行拼接固定,部分加以焊接加固就能完成搭建,非常省時。”王中站解釋說,定制的鋼材就好像小朋友玩的積木,每塊都能找到對應的“搭檔”,依次拼接固定就行,“通常來說,搭建固定一節鋼柱需要30分鐘,一根鋼梁需要45分鐘,按照我們廠房的規模面積,整體完工需要2個月。”
進度再提速。2024年12月,項目開始搭建鋼結構廠房主體,45天后,就迎來了完工的消息,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個月。
“在預期范圍內。”面對這個結果,王中站并不意外,他告訴記者,之所以能提前完成施工,是因為他們在鋼材生產前端還多了一個步驟。
“我們安排了2名專職協調員,全程在鋼材定制生產廠家蹲守。”王中站道出了緣由,協調員清楚地掌握項目具體的建設時間節點,以及需要建材的定制數據,可以起到監督和催貨的作用,“通過協調員與廠家直接溝通,并及時盯貨發貨,讓建材及時發貨到位,與施工實現無縫銜接,最大程度節約時間成本。”
如今,項目正有序推進屋面吊頂、防火涂料噴刷等施工作業,將在5月正式投產。“接下來,我們還將在南江縣陸續開展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風電場等項目,助力南江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億級產業集群。”王中站說。
該項目是南江加快風、光、儲、用等新能源產業鏈和核心裝備技術的全新布局,標志著南江在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億級產業集群上邁出關鍵一步。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聚焦項目早投產、早見效和建設中的各個環節,組建工作專班,提供辦公場所,提升要素保障,確保落地項目“無障礙”推進。推動分布式發電、屋頂光伏發電、聯網儲能等關聯產業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的產業新生態。
我是南江人,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去年回鄉后來到這個項目,負責地坪、墻面結構等施工工作。現在不僅每天可以回家,照顧家人,還能在家門口就業,我很滿足。(記者 陳秋吉 巴中觀察 施皓文 馬幗才)云開(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