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企業陸續公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光伏行業業績情況分化明顯。總體來看,盈利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且部分盈利企業的凈利潤同比下滑。等企業實現盈利,其中光伏設備廠商捷佳偉創盈利最佳,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3億元—31億元,同比增長40.8%—89.77%。
對于虧損原因,隆基綠能在預告中表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繼續保持增長,但行業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產能出清和快速技術迭代周期中,公司堅持穩健經營,以創新求發展,BC二代技術和前瞻性研發連續突破,BC技術規模化發展條件成熟,美國本土優勢產能順利投產并實現盈利,燈塔工廠先進制造模式快速推廣,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變革成效顯著。報告期內,受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公司BC二代產品產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降,產能開工率受限,技術迭代導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參股硅料企業投資收益產生虧損,導致經營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
通威股份則在預告中表示,2024年,在光伏產業主要制造環節均呈現階段性供需失衡的嚴峻市場環境下,公司持續穩健經營,不斷加強技術研發與生產降本增效,進一步鞏固提升主要業務環節領先的技術、成本、品質、品牌等核心競爭優勢,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主要產品銷量穩步增長,產品結構愈發優化,市場地位持續穩固。飼料及產業鏈業務全年穩中有進,實現效益同比提升。但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續低于行業現金成本沖擊下,疊加全年長期資產減值報廢約10億元影響,公司雖維持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全年仍錄得虧損。
綜合來看,光伏產業鏈供需情況是盈利關鍵。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處于降負荷生產狀態,少數企業在合理范圍內逐步提產,1月整體產量在9.7萬噸左右。展望2月,企業開工情況無明顯調整,后續多晶硅市場走向應密切關注下游各環節需求復蘇節奏。
最新數據顯示,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90萬元—4.5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17萬元/噸,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80萬元—4.1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90萬元/噸,p型多晶硅成交價區間為3.20萬元—3.6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40萬元/噸。絕大多數在產企業積極履行行業自律約定,多晶硅供需關系逐步向平衡過渡,庫存壓力得到極大程度地緩解,預計多晶硅價格在上半年仍具有長期向好的趨勢。
國信證券研報表示,2025年初至今國內光伏組件累計招標4.23GW,同比下降75%,主要原因系并網消納壓力較大以及光伏發電項目回報率降低。2024年全年累計招標230.17GW,同比下降22%。
業內人士認為,產能過剩是當前光伏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一方面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這倒逼企業立足于光伏技術創新,提質增效,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