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88599)發布公告稱,已就專利權糾紛正式起訴競爭對手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常熟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索賠金額高達10.58億元。
目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標志著中國光伏行業兩大巨頭圍繞核心技術的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ZL3.2號“太陽能電池模塊”:該專利主要涉及光伏組件中電池片的排列結構及電氣連接方式,旨在提升模塊的發電效率與可靠性。
(2)第ZL6.8號“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該專利涵蓋一種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工藝,通過優化電極制備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光電轉換效率。
天合光能在起訴書中指控阿特斯未經許可,在其量產的光伏產品中使用了上述專利技術,涉嫌構成“故意侵權”。公司要求法院判令阿特斯立即停止制造、銷售侵權產品,并賠償經濟損失共計10.58億元,并承擔案件涉及的維權合理支出及訴訟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訴訟所涉及的兩項專利,是天合光能在2024年從晶科能源的子公司“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的,而這兩項專利在著錄項目變更前均與韓國LG電子株式會社有關。
回溯到2022年,LG集團決定退出光伏制造行業并出售旗下部分光伏專利,其中745件專利被轉讓給晶科能源。2024年3月,晶科能源又將其中323件專利,包括前述兩項,轉讓給了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因此,這兩項專利正是天合光能在2024年從LG獲得的專利之一。
據了解,天合光能與阿特斯均為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前十企業。2023年數據顯示,天合光能以超65GW的組件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阿特斯則以約30GW位居第六。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高度重疊,尤其在N型TOPCon、HJT等高效電池技術領域競爭激烈。
事實上,此次專利糾紛并非孤立事件。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24年以來,天合光能與阿特斯之間的專利紛爭持續不斷。業內人士分析,此次糾紛或與N型技術迭代密切相關。
天合光能自2022年起大規模量產基于TOPCon技術的組件,其“i-TOPCon”系列產品的核心工藝與涉訴專利存在關聯。而阿特斯在2023年財報中披露,其TOPCon電池量產效率已達25.8%,計劃將相關產能提升至50GW。雙方在高效電池技術上的“貼身肉搏”,成為專利沖突的直接導火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國內光伏企業累計申請專利超2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約35%。天合光能作為技術先鋒,擁有超過3000件專利,并在2021年通過“光伏電池片及其制備方法”專利訴訟,與同行達成和解并獲得許可費。
此次訴訟的另一焦點在于專利有效性。阿特斯若選擇抗辯,或可能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目前,法院未披露案件開庭時間,但參照同類案件審理周期,預計判決結果將在12-18個月內出爐。
對于此次訴訟,阿特斯方面尚未公開詳細回應,但表示將發布官方公告進行說明。而天合光能則表示,鑒于訴訟尚未開庭審理,因此無法預測該訴訟事項對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潤的影響,最終實際影響以法院判決為準。
無獨有偶。除了天合光能與阿特斯之間的專利糾紛外,光伏行業近期又迎來了一起重磅的海外專利訴訟。
2月10日,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公告顯示,晶科能源旗下的晶科能源澳大利亞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晶科綠能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晶科綠能有限公司已于2月4日向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提交了專利訴訟,起訴隆基綠能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侵犯其發明專利權。目前,該案件已獲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受理,首次聽證會安排在2月21日。
此次在澳大利亞發起訴訟,意味著晶科能源與隆基綠能之間的專利戰再升級。此前,雙方已在中國及日本等地有多起專利糾紛。該事件彰顯了光伏行業對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也體現了頭部企業在技術領域的激烈博弈。
總體而言,天合光能與阿特斯的專利之戰,折射出中國光伏產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競爭”的轉型陣痛。在碳中和目標驅動下,如何平衡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業協同創新,將成為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命題。(光能量)KaiyunKaiyun